饲料配方设计的关键点:营养标准的合理使用

2020-12-14 10:08:16 admin

 熟悉了配方制作过程,还需要在一些关键点上做周密的考虑,才能做出一个好的配方。   1营养标准的灵活使用   任何一个营养标准,都是在特定条件下为特定目标而设定的。这个特定目标一般为动物的生产性能指标或者经济指标。例如NRC制定了瘦肉 型猪的营养标准,该标准的目标是肉猪的生长速度快,料肉比低。这个标准不适应土杂猪。   各个饲料生产企业从市场的角度和经济的角度出发,在参考NRC标准和国内猪营养标准基础上,都制定了自己的猪营养标准。各个企业间的 营养标准有一定的差异,作为企业的技术机密,企业标准不会对外公开。   企业的营养标准一般分为几类:   其一为发挥动物最佳生产性能的营养标准,这类标准是建立在动物试验的基础上的;   其二为经济效益最佳的营养标准,这类标准的营养水平低于第一类标准,因为营养水平较低,配方中有空间使用营养价值较低的非常规饲 料原料,因而这种配方的综合经济价值可能优于最佳生产性能配方;   其三为市场导向的营养标准,饲料生产企业为了迎合某些市场消费群体的特殊要求,在满足一特定生产性能(生产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为 生产价格低廉的饲料而确立的标准。   经济动物品种繁多,以肉鸡为例,有快大白羽肉鸡、快大黄鸡、优质黄鸡、土鸡等等。尤其是黄羽肉鸡,品种尤为复杂,如果以上市时间 来划分,有50天左右、有60天左右、有80天左右、有110天左右、也有140天左右等。   多数品种并没有营养标准,配方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参考比较接近品种的营养标准,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分析该品种生长特点,结合动 物生理和营养的理论知识,对营养标准做适当的修改,并根据实际的应用效果,逐步修订标准。   对于不同标准的灵活运用也是一个有经验的配方师的价值体现。   营养标准的各项指标中,对粗蛋白指标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蛋白质的营养主要是氨基酸的营养(对于小肽营养研究还很粗浅,可不考虑),制作配方时,可采用理想蛋白质模型配制饲粮。理想蛋白质 (Ideal protein)是指饲料蛋白质中的各种可利用氨基酸的比例与动物某一生产阶段所需要得氨基酸比例一致,氨基酸的生物利用率最高的蛋白 质。利用理想蛋白模型配制动物饲粮,可以有效节约配方成本,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根据蛋白质的“木桶理论”,通过补充饲料中相对含量 低的氨基酸,各种氨基酸比例达到理想蛋白质模式,动物体内氨基酸的沉积效率最高,可减少氨基酸的代谢浪费,同时降低饲粮的粗蛋白水 平,达到减少动物的氮代谢负担和对环境中的氮排泄的效果。   在使用理想蛋白质模型时,要有两个基础条件,其一是各原料有可消化氨基酸数据,营养标准设定可消化氨基酸水平;其二,有合适的理想 蛋白质模型。肉猪和肉鸡的理想蛋白质模型研究比较多,不同机构或者学者提出的理想蛋白质模型都有所差异。   理想蛋白质模型随动物的品种、生长阶段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选用何种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动物的生长速度、生理特点。   一些大的企业进行了有关理想蛋白质模型的研究,从而制定自己的理想蛋白质模型,这就更为准确。在肉猪配方中如果考虑可消化赖氨 酸、含硫氨基酸、苏氨酸、色氨酸的水平和比例,在肉鸡配方中考虑可消化赖氨酸、含硫氨基酸、苏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的水平和比例,设 置营养标准参数时可不考虑粗蛋白的下限,通常情况下用这种方式做出的配方比利用用总氨基酸含量参数作出的配方粗蛋白含量低1-2个点,可 有效节约配方成本,并且配方的稳定性更好。   在使用营养标准的时候,还要根据季节对标准作出适宜的调整。   以鸡料为例,在炎热的夏季,热应激比较大,鸡的采食量通常会降低,为保持较好的生产性能,需要对配方作出调整。   一种方法,为了满足动物蛋白的摄入量,降低代谢能(鸡有“为能而食”的特点),增加采食量;另外一种办法是在配方中多使用优质油脂, 提高代谢能。同时利用理想蛋白质模型,提高并平衡可利用氨基酸水平,降低粗蛋白水平,降低高蛋白所带来的热增耗。这样即使采食量有所 降低,动物的有效营养摄入量仍能满足最佳的生产性能的需求。对于预混料的添加水平,也要根据生产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例如在饲养环境 差、应激比较大、采食量低的情况下,应该适当提高多维多矿的添加水平。   2原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   不同的动物以及动物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原料都有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料是做好配方的关键步骤。幼龄动物消化机能没有发育完 善,选择原料要注意可消化性。   以乳猪料为例,选择原料的原则是易消化、适口性好。因此乳猪料和教槽料(开口料)中使用了高档的原料,例如蒸汽鱼粉、乳制品、膨化 大豆、一级玉米、优质植物油等。而成年动物可多选用粗一些的原料;动物种类不同,其生理特点不同,对原料的要求也不同。例如猪的味觉发达,适口性差的原料尽量少 用,而鸡料就不用过多考虑适口性问题,鸭的耐粗能力比较强,粗饲料用于鸭料更有价值。   配方技术高低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就是对非常规饲料原料的合理使用。非常规饲料原料是指在配方中较少使用、或者对营养特性和饲用价 值了解较少的那些饲料原料。   非常规饲料原料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它们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与相应的常规饲料原料比较,一般的非常规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较低,营养成分不平衡;   大多数非常规饲料原料含有抗营养因子或毒物,不经过处理不能直接使用或必须限制用量;   多数非常规饲料原料适口性差;有许多非常规饲料原料营养浓度低,占用配方空间;   大多数非常规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变异很大,质量不稳定,受到产地来源、加工处理以及贮存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与常规饲料原料比较,由于研究数据的缺乏,大多数非常规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评定不太准确,没有较为可靠的饲料数据库,增加了饲料 配方设计的难度。   但是,配方中使用非常规饲料原料,可带来明显的经济价值。通过不同原料间的搭配使用,可以弥补其氨基酸不平衡的问题,对于提高配 方质量很有帮助。例如菜粕中赖氨酸低,但蛋氨酸及色氨酸则较高,棉籽粕中精氨酸含量很高。通过限制非常规原料在饲料配方中的使用量可 以避免其抗营养因子、毒素的负面影响,而限制量的确定也考验一个配方师的水平。   很多大型饲料企业都有完善的检测设备,可以及时检测非常规原料的营养素含量,可准确评估其营养价值。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可以 反应非常规原料的真实价值,使使用非常规原料的配方更为稳定。   在使用非常规饲料原料时,要考虑使用非常规饲料原料对加工的影响。例如棉粕、菜粕、米糠等原料对于制粒效果有负面的影响,在选择 使用时,要搭配粘结性比较好的原料,比如次粉、小麦等;要考虑非常规饲料带来饲料成品颜色外观的变化,如果市场对外观颜色要求较高,就 会限制其在配方中的使用;对于适口性差的原料例如菜粕,在猪料中的用量就不能太高;要考虑某些特殊动物对某些非常规饲料原料中所含毒素 的敏感性,例如棉粕中的棉酚对种用动物的繁殖功能有大的影响,因此在种用动物料中应避免使用棉粕。   使用非常规饲料原料,品控工作必须加强。非常规原料质量波动较大。以DDGS为例,其外观颜色有浅黄色、深黄色和褐色,颜色越深,其 消化利用率越低,同时其脂肪含量的变异可以从5%到12%。每批原料都要检测其关键营养素含量,并根据其质量状况修订其营养参数(包括能 量、氨基酸消化率)。这样才能保证使用非常规原料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控制非常规原料品质,要选择关键的控制指标,例如在使用米糠时, 其脂肪含量和新鲜度(气味)是关键控制指标;使用菜粕时,其蛋白含量和蛋白质溶解度是关键指标;使用花生粕时,黄曲霉毒素是关键控制指标; 使用混合油时,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值是关键指标,等等。   3添加剂的合理使用   除了考虑营养性的添加剂(复合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氨基酸)之外,为了完善配方质量,还要考虑使用其他多种类型添加剂。   防霉剂和抗氧化剂:要根据气候状况和饲料的库存时间来合理确定其使用量。高温高湿季节,在控制饲料成品水分的同时,还要提高防霉 剂和抗氧化剂使用量。对于周转快的饲料,可以取消或者降低抗氧化剂与防霉剂的使用。   抗生素:针对养殖环境差的状况,在饲料中添加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不仅可以维持动物的健康,还可以提高生产性能。但是随着对食品安全 的日益关注,防止滥用抗生素很有必要。现条件下,按照国家颁布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从附录1中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不随意 提高抗生素的添加剂量,既能达到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目的,又能减少抗生素使用的负面影响。   抗生素替代物:抗生素的使用能否取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抗生素替代物的使用效果和推广情况。这类产品种类繁多,例如益生素、微生 物代谢产物、中草药、卵黄抗体、溶菌酶、功能性寡糖等。这些产品如果质量稳定,能够合理使用,都有不错的效果。   酶制剂:酶制剂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其中技术最成熟、效果最稳定的是植酸酶的生产应用技术,在磷酸氢钙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使用 植酸酶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减少浪费。木聚糖酶在使用小麦、糠麸类原料的配方中有明显的效果。β-甘露聚糖酶在豆粕类饲料配方中效 果较好。至于复合酶,要根据饲料配方的原料组成(酶制剂的底物种类和含量水平)来选用。一般情况下,酶制剂在禽料中的使用效果比在猪料 中的使用效果好。如果使用固体酶制剂,在制粒时要考虑酶制剂的耐温性问题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